狗狗被领养没多久就丢了?流浪动物领养第一案

高校校园环境开放,一直是流浪动物躲避和栖居的场所。而如何管理校园流浪动物也是全国各大高校校园管理面临的共同课题。

“学校会定期组织抓捕,但是抓了一批,又来一批,流浪猫狗的繁殖能力又强,始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浙江某高校法律系教授钱老师说。

2018年3月起,钱老师和学生社团一起,对学校准备集中清理的流浪狗进行绝育和接种处理,然后寻找好心人收养。

“小黄”就是其中一只被救助的流浪狗,可领养不足一个月,就出了问题。社团学生想了解“小黄”的近况,领养人却说狗丢了。

参与寻找“小黄”的学生说,他们在调查时发现,领养人填写的居住地址并不是自己的家;在领养人声称奶奶照顾“小黄”的地方,周围邻居都表示没见过有老人和狗在此生活。诸多疑点下,“小黄”似乎并不是真的走丢了。

相关专家认为,超越“流浪动物领养第一案”本身,全社会应更加关注流浪动物处置的话题。据了解,因为一些不负责任或者别有用心的领养人的存在,通过骗养流浪动物来实施虐杀的行为已长期存在。

“通过免费的领养渠道,虐待动物者不需任何投入就可获得动物。有的虐待组织和个人更是故意找动物保护组织领养猫狗,把这作为一种挑衅。”一位长期关注流浪猫狗问题的志愿者表示,目前流浪动物收养仍处在无序状态。部分网络平台,例如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同城服务平台等,都会发布收养动物的信息,认领过程也很随意。

据了解,关于领养动物,国际上有标准的领养协议规范,包括登记领养者身份信息、查看收养人居住条件、要求为动物做好防疫和绝育工作等。目前北京等大城市在民间组织的管理下,部分流浪动物、宠物幼崽等能够得到比较规范的送养,但是总体而言,规范的程序依然没有普及。“流浪动物领养第一案”反映出,当前仍存在着约束收养人行为的法律空白。半月谈

相关文章